跳至主要內容

夏至必學!6款涼補食療+長壽穴道按摩,清暑排濕健康過一夏

🌞夏至養生超重要!這些事你非知不可

夏至是整年「日頭最長」的日子,今年落在6/21。這天不只太陽曬到爆,溫度更是直直衝,中醫師說這時候養生重點要「顧脾胃」兼「護心臟」。為什麼咧?因為流汗流太多會讓身體缺水,加上熱到沒胃口,這時候吃對東西比吃補更重要!

🥒涼補食材排行榜TOP6

  1. 苦到會回甘的苦瓜:煮湯涼拌都OK,退火效果一級棒,但腸胃弱的人別吃太多
  2. 冬瓜排骨湯:加點薑絲平衡寒性,喝完馬上感覺透心涼
  3. 赤小豆水:煮到豆子爆開最好,消水腫神隊友
  4. 薏仁甜湯:記得選大顆的薏苡仁,煮前先泡2小時更軟Q
  5. 芝麻葉沙拉:帶點苦味的生菜,淋和風醬超開胃
  6. 蘆筍炒蘑菇:纖維多又能補充元氣,冷吃熱吃都適合

⚠️貼心提醒:涼補不是狂吃冰!中醫師說冰品會讓濕氣卡在體內,反而越吃越累

🧑⚕️中醫師私房養生法大公開

🌡️三伏貼怎麼貼才有效?

賴睿昕中醫師強調,三伏貼要「看體質」貼!虛寒體質的人最適合,像是:

  • 冬天手腳像冰棒
  • 吹冷氣就鼻水流不停
  • 吃冰品馬上拉肚子

📅最佳敷貼時間:

  • 初伏:7/15-7/25
  • 中伏:7/26-8/14
  • 末伏:8/15-8/24

貼的時候會有溫熱感是正常的,但如果皮膚起水泡要馬上撕掉!

☕懶人養生茶這樣泡

準備材料超簡單:

  • 北沙參3g(養陰潤肺)
  • 玉竹2g(讓皮膚水噹噹)
  • 麥門冬2g(降心火)
  • 生地和玄參各1g(幫身體補水)
  • 薏苡仁5g(排濕小能手)

通通丟進500cc熱水煮10分鐘,放涼當水喝。喉嚨乾乾或便便不順時特別有效!

💆‍♂️按對穴位勝過吃補品

1️⃣足三里穴:萬能長壽穴

👉找法:膝蓋外側凹陷往下4指寬 👍功效:按到微微痠脹就對了!早上按提振精神,睡前按助消化

2️⃣神門穴:安神救星

👉找法:手掌朝上,小指延伸線與腕橫紋交會處 👍功效:緊張時用力按壓10秒放開,重複5次超放鬆

3️⃣內關穴:腸胃守門員

👉找法:手腕橫紋往上3指寬,兩筋中間 👍功效:搭車前按預防暈車,吃太飽按助消化

❄️冷氣房生存守則

中醫師提醒: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7度!建議:

  • 穿薄外套護住大椎穴(後頸凸骨處)
  • 放杯水在辦公桌保持濕度
  • 每小時起來動一動促進循環

把握夏至調理時機,跟著做讓你整年不感冒,冬天不再當冰棒人!

分類: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