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高鐵驚魂!民眾遞藥救人反被阻 醫師親揭急救3大禁忌與救命關鍵

🚄 高鐵驚險30分鐘全紀錄

那天我正準備前往台北參加研討會,列車剛過新竹就聽見廣播:「第六車廂需要醫療協助!」抓起隨身急救包就往現場衝,只見走道躺著中年男性,旁邊圍著四五名熱心乘客…

🚑 現場第一時間關鍵判斷

護理師即時辨識身份
「阿金醫師!我剛好休假返鄉」蹲在地上的短髮女士抬頭,原來是南部某醫學中心的護理長。這種跨院際合作在台灣醫療圈很常見,我們立即組成臨時急救小組。

生命徵象快速評估
患者意識清楚但滿臉冷汗,自述「像坐雲霄飛車一直轉」。最棘手的是電子血壓計顯示「ERROR」,傳統壓脈帶也測不到。這邊要注意!當橈動脈已摸到脈搏時,絕對不能像電視劇演的去按頸動脈!

📍 醫師小教室:頸動脈按壓會刺激頸動脈竇,可能引發心跳過緩,對腦部供血不足的患者來說根本是雪上加霜!

💊 民眾熱心反釀危機?

正當我們調整壓脈帶位置時,有位阿伯掏出「硝酸甘油舌下錠」:「這我平常在吃的,給他含看看?」我趕緊阻止:「阿伯謝謝你,但現在用這個可能會讓他血壓掉到量不到!」

血壓計的隱形陷阱
原來患者手臂圍超過42cm,高鐵標準壓脈帶根本綁不牢。這讓我想起美國心臟學會建議:公共場所應備有成人加大型壓脈帶,特別是台灣男性平均BMI已達27,設備真的該升級了!

🏥 到站前關鍵處置

下肢抬高秘訣
我們讓患者採「改良式垂頭仰臥位」,不是直接墊東西在腳下,而是由兩位乘客各托住一隻腳,保持大腿與軀幹呈15度角。這招能增加15-20%靜脈回流,又不壓迫腹腔。

搬運技巧大公開
桃園站到站前5分鐘,我們分配5人小組:

  1. 頭頸固定手:避免頸椎二次傷害
  2. 軀幹穩定員:雙手交叉胸前防碰撞
  3. 骨盆支撐組:抓褲頭兩側最牢固
  4. 下肢搬運組:同步抬高防晃動

🧳 意外插曲藏風險

搬運時我的西裝褲被座椅勾破,後來發現患者紙箱裝著金屬工藝品,尖銳邊緣正是元兇!這提醒我們:急救時除了患者,也要注意周遭環境的潛在危險物。

⚠️ 高鐵急救包缺失盤點

事後與高鐵醫務部門檢討,現行設備至少缺三樣:

  1. 成人XL壓脈帶
  2. 便攜式血糖機
  3. 軟式搬運擔架布

💡 民眾自救守則三要三不

✅ 要做的:

  • 確認現場安全
  • 維持患者體溫
  • 記錄發作時間

❌ 禁止的:

  • 隨意給藥
  • 搖晃患者
  • 強行餵食

最後提醒大家,遇到類似狀況請牢記「生命之鏈」原則:早期求救→早期CPR→早期電擊→早期送醫。這次幸好患者只是迷走神經性昏厥,若是心肌梗塞亂用NTG,後果真的不堪設想!

(本文情境經當事人同意改寫,個資已去識別化處理)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