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名嘴陳立宏腦瘤過世!醫師曝「這種頭痛」千萬別硬撐

🧠 腦瘤奪命案例再起!這些身體信號別輕忽

健康呷百二特別報導
資深名嘴陳立宏21日因腦膠質瘤復發不幸病逝,從確診到離世僅2年時間。台北榮總醫療團隊證實,「這種腫瘤就像大腦裡的雜草,會跟正常組織糾纏生長」,究竟該如何及早發現?神經外科權威醫師完整解析。


▍腦膠質瘤的5大危險信號

  1. 清晨頭痛型:睡到凌晨4-5點會痛醒,起床活動後反而緩解
  2. 脹痛悶痛感:像戴了過緊的安全帽,後腦勺有持續壓迫感
  3. 單側失靈:突然拿不穩筷子、走路歪斜、臉部肌肉不對稱
  4. 語言卡頓:想講「手機充電器」卻說成「電視遙控器」
  5. 記憶斷片:忘記5分鐘前發生的事,連回家路線都混淆

⚠️ 醫師臨床觀察:50歲以上患者常被誤認「老年癡呆」,有上述症狀建議直接掛神經外科檢查。


▍腦瘤治療最新3大突破

🔍 診斷技術進化

現在採用「混合實境3D導航」搭配術中喚醒,開刀時能讓患者保持清醒對話,即時避開語言區。有患者邊開腦邊唱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,精準保住說話能力。

🗡️ 微創手術升級

  • 電腦導航誤差小於1mm(約芝麻大小)
  • 電生理監測避免傷到運動神經
  • 腫瘤切除率從50%提升到90%

💊 個人化治療組合

台北榮總癌症團隊會依照「分子診斷報告」搭配:

  • 放射線:精準照射殘存癌細胞
  • 口服化療藥:新一代藥物副作用降低60%
  • 免疫療法:臨床試驗中的抗癌疫苗

▍台灣腦瘤數據驚人!3大高危險群注意

族群特徵 發病率 常見類型
30-50歲男性 每10萬3.8人 膠質母細胞瘤(4級)
60歲以上長者 每10萬2.1人 腦膜瘤(多為良性)
兒童青少年 每10萬1.2人 髓母細胞瘤

📌 致病關鍵
除了少數家族遺傳案例,長時間暴露輻射環境(如未防護的X光室)風險最高。手機電磁波尚無直接證據,但醫師建議:

  • 講電話改用耳機
  • 睡前手機放離頭部30cm
  • 避免邊充電邊通話

▍5招預防腦瘤這樣做

  1. 頭痛日記:記錄發作時間、位置、伴隨症狀(噁心/畏光)
  2. 定期健檢:40歲後每2年做腦部MRI(自費約8千元)
  3. 營養補充:多吃深綠色蔬菜、核桃、鮭魚補充Omega-3
  4. 壓力管理:每天冥想15分鐘,降低皮質醇濃度
  5. 基因檢測:家族有腦瘤病史可驗IDH1、TP53基因

🌟 醫師暖心提醒
膠質瘤雖難纏,但低惡性度患者透過「全切除手術+放射治療」,存活期可達14年以上。曾有患者術後重返主播台,至今追蹤10年未復發。關鍵在於「別被偏方耽誤」,正規醫療才是抗癌王道!


🩺 專業醫療團隊怎麼選?

  1. 跨科別會診:神經外科+腫瘤科+復健科至少3位醫師共同擬定療程
  2. 設備檢核:確認醫院備有術中導航系統和放射手術設備(如伽瑪刀)
  3. 案例經驗:主刀醫師每年腦瘤手術應達50例以上
  4. 術後支援:提供語言治療、職能復健等長期追蹤

💡 真實案例分享
48歲林先生確診3級星狀細胞瘤,透過「喚醒開顱術」切除95%腫瘤,術後配合質子治療,現在每天能慢跑5公里。他笑說:「開腦不可怕,怕的是不敢面對!」


📌 延伸閱讀

  • [頭痛位置對照表] 後腦痛、太陽穴痛代表什麼?
  • [健保給付新知] 腦瘤免疫療法最新進展
  • [照顧者指南] 腦瘤患者居家照護5要點
分類:生活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