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小腹凸起摸到硬塊?中醫教你破解子宮肌瘤的居家調養秘訣

肚子摸到硬塊別輕忽!30+女性必懂的子宮警訊

最近門診遇到不少女性朋友抱怨:「明明不胖,但坐著時下腹總擠出一圈肉」,仔細觸診發現多數人腹部深層有硬塊感。中醫師臨床觀察,這類「假性小腹」有8成與子宮肌瘤相關,特別是30-50歲女性更要提高警覺!

子宮肌瘤的3大類型解析

子宮肌瘤依照生長位置分為:

  1. 肌壁間型:最常見,長在子宮肌肉層
  2. 漿膜下型:向外突出生長,可能壓迫膀胱
  3. 黏膜下型:往子宮腔內發展,易導致經血過多

中醫角度看病因

古籍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到:「血氣失和,瘀滯成癥」。現代中醫認為形成關鍵在:

  • 長期壓力導致「肝氣鬱結」
  • 愛吃冰飲造成「寒凝血瘀」
  • 作息失常引發「氣虛血滯」
  • 反覆流產形成「胞宮瘀阻」

特別要注意的是,月經期間這些行為最傷身: ✔️ 喝冰飲 ✔️ 熬夜追劇 ✔️ 生悶氣 ✔️ 激烈運動

中西醫治療比一比

西醫常見處置

│ 治療方式 │ 優點 │ 注意事項 │ │———-│——│———-│ │ 追蹤觀察 │ 無侵入性 │ 需定期超音波檢查 │ │ 藥物控制 │ 緩解症狀 │ 可能影響荷爾蒙 │ │ 手術切除 │ 立即見效 │ 可能復發需休養期 │

中醫調理三階段

  1. 活血期:月經後1週使用桃仁、紅花疏通經絡
  2. 消癥期:排卵後加強夏枯草、鱉甲軟化肌瘤
  3. 固本期:經前調理用杜仲、枸杞補腎氣

居家必學穴位按摩

每天睡前花5分鐘按壓這些穴位:

  • 子宮穴:肚臍下4寸旁開3寸,改善盆腔循環
  • 血海穴:膝蓋內側上方2寸,調節月經量
  • 太衝穴:腳背第1-2趾骨間,疏解壓力焦慮

搭配艾草熱敷包效果更好!但經血量多時要暫停使用。

3道辦公室養生茶飲

玫瑰佛手茶(壓力大型)

  • 材料:乾燥玫瑰花瓣2g、佛手片3g
  • 沖泡:80度熱水悶泡5分鐘
  • 功效:舒緩經前乳脹+改善胸悶

山楂陳皮飲(代謝不良型)

  • 材料:炒山楂5g、老陳皮2g、桂圓3顆
  • 煮法:600ml水滾後轉小火煮15分鐘
  • 喝法:午餐後溫飲,幫助消化代謝

安神助眠茶(熬夜失眠型)

  • 材料:茯神10g、合歡皮5g、茉莉花3朵
  • 秘訣:先用冷水浸泡藥材10分鐘再煮
  • 注意:感冒期間暫停飲用

飲食禁忌清單

這些地雷食物要小心: │ 食物類別 │ 具體品項 │ 替代選擇 │ │———-│————│————│ │ 高雌激素 │ 蜂王乳、雪蛤 │ 豆漿改喝黑豆茶 │ │ 生冷食品 │ 生魚片、冰品 │ 改吃溫沙拉 │ │ 油炸燒烤 │ 鹽酥雞、烤肉 │ 用氣炸櫛瓜替代 │

醫師小叮嚀

「臨床案例:38歲上班族因經痛就診,觸診發現6cm肌瘤,經3個月針藥併治,配合戒冰飲和瑜伽,肌瘤縮小至3cm。關鍵在於月經週期不同階段要搭配不同調理方式,才能事半功倍!」

建議每3個月回診追蹤,搭配腹部超音波檢查。平時可紀錄月經週期和症狀變化,幫助醫師更精準判斷體質。

分類: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