🌞 阿育吠陀飲食法完整攻略(台灣實用版)
🕛 身體自帶「消化鬧鐘」你知道嗎?
阿育吠陀醫學有個超有趣的比喻:我們肚子裡住著小太陽!這個叫做「消化火(Agni)」的能量,每天中午12點會燒得最旺🔥。就像台灣夏天的太陽一樣,這時候最適合吃「重點餐」!
📅 現代人三餐這樣調整:
- 午餐12-13點:吃整天50%份量(便當主菜可多選蛋白質)
- 晚餐19點前:簡單輕食(推薦地瓜粥+燙青菜)
- 宵夜絕對NG:睡前3小時別進食(連珍珠奶茶也不行!)
💡 上班族小技巧:把下午茶點心移到午餐後1小時吃,利用消化火最強時段代謝!
🌱 台灣當季食材這樣吃最對味
🍉 夏季降溫菜單:
- 消暑三寶:冬瓜/絲瓜/苦瓜(煮湯記得加薑平衡寒性)
- 水果選擇:芒果/鳳梨/西瓜(飯後1小時再吃避免脹氣)
- 冷飲替代方案:煮麥茶放涼加枸杞,比手搖飲更解渴
� 冬季暖身攻略:
- 根莖類:選栗子南瓜/台農57號地瓜(連皮吃更營養)
- 海菜應用:
- 昆布煮湯前先泡米酒去腥
- 海帶芽加在味噌湯取代鹽巴
- 自製涼拌黑木耳(加蒜末和烏醋)
🥣 台灣改良版昆布豆腐食譜(3人份)
🛒 準備材料:
食材 | 份量 | 選購重點 |
---|---|---|
板豆腐 | 1塊 | 挑壓起來有彈性的 |
昆布 | 5cm | 表面有白粉才是天然好貨 |
老薑 | 拇指大 | 台灣本土薑香氣更濃 |
青江菜 | 3株 | 菜梗要挺直不軟爛 |
👩🍳 詳細步驟:
-
豆腐脫水秘訣:
- 豆腐放盤子→壓重物(可用醬油罐)
- 底下墊廚房紙巾,每10分鐘換一次
- 至少壓30分鐘到「對折不斷裂」狀態
-
高湯黃金比例:
1. 冷水500ml+昆布→小火煮到邊緣冒泡(約80度) 2. 撈出昆布→加2大匙龜甲萬甘醇醬油 3. 磨入薑泥時要「逆著纖維」才不會卡渣
-
勾芡不結塊技巧:
- 玉米粉先用「冷開水」調開
- 湯滾後轉小火再慢慢倒入
- 邊倒邊用湯勺畫8字攪拌
🚫 這些地雷千萬別踩!
- 豆類脹氣解法:煮紅豆湯先加一片昆布再撈掉
- 外食族注意:早餐店奶茶+薯餅會讓消化火熄滅
- 水果禁忌:鳳梨/奇異果不能空腹吃(傷胃壁)
🌟 在地食材加分吃法
-
市場採買清單:
- 宜蘭三星蔥(切段冷凍保存)
- 雲林黑金剛花生(打醬拌豆腐)
- 屏東黑豆蔭油(取代化學醬油)
-
阿嬤的智慧:
- 煮綠豆湯加海帶結
- 醃蘿蔔時放昆布條
- 燉豬腳用紅甘蔗取代砂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