🤔 為什麼你量的血壓都不準?醫師破解常見盲點
最近超多人在社團問:「明明每天量血壓,怎麼數字跳來跳去?」、「到底什麼時間量最準?」特別訪問到《糖尿病一定有救》作者內場廉醫師,整理出連護理師都在用的「4大實戰技巧」,看完保證讓你量出血壓的「真實面貌」!
🔍 第1招:把握「黃金45分鐘」量測時機
為什麼要選「起床後」?
- 🕖 科學根據:人體剛睡醒時處於「基礎代謝狀態」,這時的數值最能反映「未受干擾」的真實血壓
- 🚽 關鍵動作:記得先上完廁所!憋尿會讓血壓瞬間飆高10-15mmHg
- ⚠️ 危險時段:統計顯示早上6-10點是中風高峰期,這時量最有意義
⚠️ 常見錯誤:邊吃早餐邊量血壓?NG!咖啡因會讓血管收縮,至少隔1小時再測量
🩺 第2招:血壓計挑選「3要原則」
上臂式為什麼是首選?
類型 | 優點 | 缺點 |
---|---|---|
上臂式 | 誤差值<5mmHg | 體積較大 |
手腕式 | 方便攜帶 | 容易受姿勢影響 |
手指式 | 最輕巧 | 準確度最差 |
💡 挑選重點:
- 認明「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」
- 袖帶要能完整包覆上臂2/3
- 每月至少校正1次(很多社區藥局提供免費服務)
🏠 第3招:把量血壓變成「反射動作」
擺放位置心理學
- 📍 黃金位置:電視遙控器旁/咖啡機前/床頭充電座邊
- 👀 視覺提醒:用螢光貼紙裝飾血壓計,增加存在感
- 🤳 現代解法:設定手機鬧鐘+把血壓計放在「要用手機必須移開」的位置
🎯 進階技巧:把紀錄表貼在冰箱門,每次拿食物都會看到,雙重提醒健康飲食
📊 第4招:這樣記錄才有效!
醫師認證「三色紀錄法」
- 🔴 紅色筆:異常數值(收縮壓>140/舒張壓>90)
- 🟢 綠色筆:理想數值(<120/80)
- 🔵 藍色筆:特殊狀況備註(例如量前吵架、熬夜等)
📈 進階分析技巧:
- 每周計算「早晨平均值」
- 比對「飯前/飯後」差異
- 每月畫趨勢折線圖
💡 內場醫師小叮嚀:「別只記數字!要連當下感覺一起寫,像『頭暈』、『胸悶』這些都是重要線索」
💪 養成習慣的「21天挑戰」
把量血壓變成「晨間儀式」:
- 起床→如廁→量血壓(同步完成)
- 搭配咖啡香氣制約(量完才能喝)
- 在日曆貼貼紙累積成就
現在就拿出你的血壓計,跟著醫師的方法連續記錄21天,你會驚訝發現:「原來我的身體每天都在說話!」早發現早調整,才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根本之道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