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挑對好醫師的六大黃金守則

遇到大病別慌張!資深教授教你聰明選醫師

當健康亮紅燈時,找對醫師就像找到救命浮木。首爾大學韓萬青教授用16年抗癌經驗,整理出這些超實用的挑醫師技巧,連醫療圈內人都偷偷在用的方法…


▍原則1:情報網要撒得夠廣

與其盲目掛號,不如先啟動「人肉搜索」模式!親友推薦當然是第一選擇,但記得要問清楚具體細節:

  • 醫師問診時會不會耐心解釋?
  • 開刀前會不會畫圖說明?
  • 遇到複雜病情願不願意轉診?

如果身邊沒可靠情報,直接殺到診間觀察也有效!看看候診人數、護理師互動狀況,甚至偷瞄醫師診間擺設(堆滿醫學期刊加分!)


▍原則2:破解「名醫排行榜」陷阱

電視上侃侃而談的白袍專家,可能只是「通告型醫師」!教授提醒要注意:

  • 過度強調單一療法可能有商業考量
  • 網路好評可能是親友團洗出來
  • 真正權威多在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

建議直接上「醫師公會網站」查證資歷,或掛初診時要求看醫師的學術著作目錄。


▍原則3:從細節看專業度

好醫師的日常藏在這些魔鬼細節裡:

  • 白袍口袋插著最新版治療指南
  • 診間螢幕顯示的是病歷系統不是股市
  • 聽到特殊病例眼睛會發亮
  • 每年進修時數超過200小時

偷偷觀察護理站也很有戲!資深護理師願意長期配合的醫師,通常都是隱藏版高手。


▍原則4:會「聽診」更要會「聽人」

教授強調「三聽醫師」最理想:

  1. 聽患者完整描述病史
  2. 聽家屬提供的日常觀察
  3. 聽其他科別專業建議

遇到那種3分鐘結束看診、堅持自己絕對正確的醫師,就算掛到主任級也建議快逃!


▍原則5:專業力>親切力

別被這些表面功夫迷惑:

  • 送小禮物拉攏病患
  • 開LINE群組隨時聊天
  • 保證100%治癒率

真正有實力的醫師可能比較「機車」,但他們會:

  • 直言拒絕不合理要求
  • 堅持按標準流程治療
  • 敢說「這個我處理不了要轉診」

▍原則6:大醫院≠好選擇

醫學中心適合這些情況:

  • 需要高端儀器檢查
  • 罕見疾病確診
  • 重大手術評估

地區醫院反而有這些優勢: √ 同個醫師從頭跟到尾 √ 候診時間能充分問診 √ 用藥選擇更彈性 √ 復健追蹤更方便

教授特別提醒:「治療成功率=醫師專業度×患者配合度」,選對夥伴才能創造雙贏局面!

分類:醫療疾病